玛柯河林区
Ma Kehelinqu
玛柯河林区野生动物癞病专业巡护与可持续生计探索
项目编号
2022070731A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个人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9970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100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87991.00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2-10 至 2023-12(第3年)
结项通过时间
2024-03-28
是否予以连续资助
项目执行人
周巴
第三方托管机构
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草原、森林
保护议题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减少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推动社区参与保护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四川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三江源—羌塘区
项目摘要
柯河乡地处玛柯河流域茂密的原始森林,林区约15万公顷, 其余为高山草甸和高寒湿地 。柯河乡境内有雪豹、棕熊、狼、白唇鹿、马鹿、水鹿、岩羊、鬣羚、斑羚、金雕、白马鸡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一千多种高寒植物。自2004年起,柯河乡出现前所未见的动物癞病(癣病),鬣羚和斑羚受到感染,至今每年有照片记录的因癞病或癞病促成的死亡大约20起。计划3年内,增加玛柯河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韧性,了解癞病增减的基本原理,在社区内外提高玛柯河原始森林的生态和人文价值。本项目旨在在上两期的基础上,开发手工艺产品和玛柯河生物多样性知识产品,推动社区参与和生态旅游、生态产品收入,发展社区成员参与对柯河原始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持续模式,细致化社区监测与团队巡护相结的癞病和反盗猎机制。计划在第三年度,通过开发和制作手工艺品、制作生物多样性图册以辅助生态旅游,建立一个在本土社区内部的保护和生计平衡的系统。通过举行玛柯河森林生态摄影比赛、组织社区参与手工制作、制作新型环保的供神山的工具等活动,在社区内扩大社区环保参与、带来可持续收益。同时继续并深入对于癞病与盗猎的巡护与记录,综合数据制定生态警戒线。
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二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在第二个执行年里,在项目团队的感召与动员下,更多当地的村民作为志愿者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来。加入玛柯河林区野生动物监测网络、向团队汇报日常所见野生动物、癞病情况和非法盗猎盗伐等线索的社区成员由近50人增加到了100多人,超过了项目地总人口的10%,还有14位村民报名参加了首次成立的社区反盗猎和反盗林巡护小组。项目团队与这些村民志愿者一起,共计完成了20余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巡护工作,在巡护中记录了野生动物及其患病的情况、清理了猎套,还向当地森林公安举报了马麝被盗猎的案件,协助当地执法部门开展了调查、取证、侦查等工作,获得了当地乡政府的认可。此外,项目团队在当地生物多样性的记录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开展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团队完成了玛柯河原始森林中60余种树木的辨识和标本制作,记录了其拉丁名、汉藏语名称、历史用途和相关的传说故事,团队常年开展的红外相机监测也记录到了34种野生动物,并首次拍到了雪豹与金钱豹出现在同一个位点,在当地引起了轰动。项目团队还通过制作《癞病调查》的纪录片、制作和展览富有创意的生态唐卡以及进行自媒体宣传,有效传递了本土的生态知识,在当地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影响力。

在第三个执行年中,项目团队将继续开展日常的野生动物监测、癞病监测、反盗猎和反盗林巡护工作。为进一步提升监测和巡护的成效,团队将总结之前的经验和教训,从人员选拔、行前准备、记录内容、季节频率、上报过程、野生动物尸体处理、数据整理、分析和呈现等多个方面,优化流程与结果,并制作解说视频用于人员培训。为了进一步调动社区成员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减少宗教仪式用品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村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并探索可持续的生计来源,项目还将编制《玛柯河生物多样性图册》、开展野生动物生态环保摄影比赛、制作传统的经幡和青稞酒、制作有传统文化特色和野生动物主题的木工和黑陶制品并设计生态旅游方案。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下一轮三年的资助,并认为本项目在第一轮三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在地处两省交界、地理上相对闭塞但生物多样性丰富、文化传统独特的柯河乡,项目将一个最初只关注野生动物癞病、由十多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广受当地农牧民支持、近一半家庭参与的在地生态保护网络,来应对当地野生动物疾病传播和盗猎、盗伐等问题。如今,网络中的成员会及时汇报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所见到的野生动物及疾病状况。若遇非法活动会及时提供线索,也会参与定期的森林和野生动物巡护工作。网络核心成员还与当地森林公安建立起了有效的汇报和协作机制。这使得项目团队能及时掌握当地34种野生动物分布和疾病的动态变化,及时科学地处理因病而亡的野生动物尸体,有效防范外来的盗猎和盗伐活动。从调查、记录、尸体处理、上报到数据分析、整理与呈现,所有过程都已实现了流程化和标准化,并制作了可用于培训的解说视频。

项目团队在撬动社区关注野生动物癞病并参与保护行动上也有不少创新:以农牧民喜爱的传统唐卡的形式绘制野生动物和癞病的分布,并通过在学校和乡村博物馆展览这些生态唐卡和照片提升了青少年的保护意识;将玛荣部落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了有当地特色的野生动物主题的木工和黑陶手工艺品;通过与外部野生动物专家和人类学志愿者的合作,收集和整理了传统生态知识,并与科学知识相结合,制作了1万多字、图文并茂的玛荣植物手册。项目制作的《癞病调查》纪录片、组织的摄影比赛,与外部机构合作的自然教育活动等,不仅吸引更多农牧民参与进来,还在整个玛柯河流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使社区保护网络也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