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Si Chuan
峨眉山及周边区域脆蛇蜥生境偏好和保护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
2022100541A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个人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5000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50000.00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3-01 至 2024-01(第1年)
结项通过时间
2024-04-30
是否予以连续资助
项目执行人
蔡波
第三方托管机构
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农田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推动社区参与保护
农林渔业的可持续管理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四川
项目摘要
整体的背景:脆蛇蜥因栖息地破坏和药用捕猎压力等,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濒危,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峨眉山区域是脆蛇蜥分布集中区域之一,也是脆蛇蜥药材主要产地之一。我们前期调查发现该区域尚存脆蛇蜥野生种群,近几年来道路和康养农家乐等建设发展迅速,对该脆蛇蜥种群和栖息地可能造成较大影响。但脆蛇蜥生境偏好尚不明确,面临的威胁因子还需调查,当地行政管理也缺乏针对脆蛇蜥保护规划,导致脆蛇蜥缺乏有效保护。解决的问题和目标:本项目拟解决峨眉山区域脆蛇蜥生境等调查不充分、威胁因子不明确、尚缺乏保护策略的问题。总目标是调查和评估脆蛇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和威胁因子,根据调查结果,与农户和社区共同商议,制定恢复和保护脆蛇蜥栖息地的管理措施,并进行实施和推广。主要方法:和荷叶村合作,开展脆蛇蜥生境等调查,分析相关数据,找到脆蛇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和生存威胁因子,进而制定可行的保护策略。在社区内开展自然研学等活动,将脆蛇蜥的栖息地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并争取在三年后推动社区建立自然保护小区。期待的结果:找到影响脆蛇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和威胁因子;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建立脆蛇蜥保护小区。
资助理由
脆蛇蜥为有鳞目蛇蜥科脆蛇蜥属的爬行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华东和台湾地区。过去几十年里,由于被大量捕捉用作中药,脆蛇蜥的野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2021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由于缺乏相关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脆蛇蜥现有的分布、种群数量、生境需求等尚不清楚。四川峨眉山区域的脆蛇蜥种群是该物种在国内的三个遗传显著单元之一。该地区已掌握的野外分布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区域高度重叠,虽已无非法捕捉现象,但仍面临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农药化肥、公路建设等威胁。本项目拟在三年内与一个已确定有脆蛇蜥分布的村庄合作,调查和研究该村庄及周边区域脆蛇蜥的分布、种群数量、密度、生境特征及面临的主要威胁,与村民一起为有效保护和恢复脆蛇蜥的栖息地而探索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的农田、茶园及林地的管理措施,并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开展长期监测。项目还将在村庄内开展自然教育、科普和游学等活动,将脆蛇蜥栖息地保护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联合当地林业部门、峨眉山景区共同支持村庄以建立和管理自然保护小区的形式来更好地保护脆蛇蜥及其栖息地。终审委员会认为本项目有望探索出一种有效恢复和保护爬行动物栖息地的模式出来,积累的经验也将有助于解决国内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对两爬物种保护覆盖不足的问题,因此同意资助本项目。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第二个执行年的资助,并认为本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成果:

对项目区内有脆蛇蜥目击记录的26个点位进行的微生境调查与分析发现,脆蛇蜥偏向选择的生境为800-1200 米中低海拔、半阴半阳坡、距离水源大于50米、草本高度大于6 厘米、植被覆盖率为10%-75%且土壤疏松的阔叶林。项目还推动3户村民拿出自己近15亩的土地建立了脆蛇蜥保护小区,并承诺对保护小区内的茶地采取有利于脆蛇蜥生存的管理方式,农药使用的次数减少到每年1次且在脆蛇蜥出蛰前进行。此外,项目实地培训了2位本地村民参与了项目的调查工作,并利用各类会议和媒体平台为脆蛇蜥的保护进行了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