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
Hui Ze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保护与社区共建共管
项目编号
2023010311B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团体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9999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6900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99990.00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5400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3-04 至 2024-05(第1年)
结项通过时间
2024-05-13
是否予以连续资助
项目执行人
张廷梅(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湿地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提升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与管理
推动社区参与保护
人与野生动植物共存
农林渔业的可持续管理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云南
项目摘要
黑颈鹤是中国9种鹤中近年来保护成效最明显、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的一种。在东部种群重要越冬地的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黑颈鹤为伞护物种的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其数量已从2019年的近千只增至2023年的1300余只,大火烈鸟、紫水鸡、赤狐、黄喉貂等保护动物也在不断打破保护区新记录。虽然保护成效明显,但人类活动对黑颈鹤等越冬候鸟及其栖息的湿地生境的影响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希望通过三年项目实施,以社区共建共管为抓手,组建项目组和社区共建共管委员会,确保项目落实;组织相关人员到社区共建共管做得好的保护地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社区调查,了解业态和访客、黑颈鹤、湿地等资源分布情况,与群众共同商讨形成各方认可的黑颈鹤保护与社区共建共管行动计划,撬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保护,实现监督管理无死角,减少人类活动对黑颈鹤的干扰和对湿地的破坏。
资助理由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黑颈鹤在全球的重要越冬地之一,也是灰鹤、黑鹳、中华秋沙鸭等一百多种水鸟的重要栖息地。保护区拥有以念湖和长海子水库为主的湿地662公顷,2023年成为国际重要湿地。在过去的几年里,保护区通过推行“两个转变”的管护模式,已极大提升了对外来访客及其行为的管控程度,极大减少了访客对黑颈鹤可能产生的干扰,真正实现了访客向护鹤科考志愿者的转变以及无序的观拍行为向有序的护鹤科考行为的转变。为了撬动当地社区积极参与保护区对外来访客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志愿者的行为,并让当地居民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充分考虑鸟类和湿地保护的需求,促进人鸟和谐共存,项目拟在三年内,推动保护区与黑颈鹤保护密切相关的四个村委会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社区共建共管机制,让村庄内的各个群体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保护区对志愿者的管理中,并在长海子片区探索建立社区参与的、以保护成效为指标的湿地生态补偿办法,引导长海子片区的原住居民在农业生产中充分考虑黑颈鹤等鸟类和湿地的保护需求,生产湿地友好型的有机农产品,在为黑颈鹤等鸟类提供一定食源的同时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终审委员会认为本项目有望探索出一套保护区开展社区共建共管的有效模式及更有效的湿地生态补偿办法出来,所积累的经验也将值得向其他自然保护地推广,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和推广价值,同意资助本项目。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第二个执行年的资助,并认为本项目在第一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保护区化压力为行动,转被动为主动,及时调整管护模式,以“法治保障+社区治理+自然教育”的新策略,在长海子片区与者海镇多发村委会及村民、者海镇综合执法队、者海镇中心校建立起互信互利的社区共建共管同盟,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项目工作组,让保护区能在第一时间汇聚群众智慧,使自下而上的社区需求能及时反馈到保护区,再经保护区到达相关政府及部门,相关的政府决策也能再经保护区及时对接到社区各工作层面。

在这套初步建立起的社区共建共管机制下,保护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动,与近百名家长签订了《黑颈鹤保护与社区共建共管承诺书》;通过普法宣传、联合执法、组织村民会议、入户访谈、向上争取生态补偿资金、共建食物源基地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和回应群众的想法和诉求,帮助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共同制定并发布了《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云南会泽念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办法(试行)》和《黑颈鹤保护与社区共建共管行动计划(试行)》,上百名群众代表签字表示认可,并最终在2023年秋成功实现了黑颈鹤越冬栖息地的禁牧。村民的保护积极性也有明显提升,在项目期内主动救助了金雕、灰鹤和黑鹳等多只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