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熊冲突
Human-Bear Conflict
基于社区的综合性人熊冲突缓解实践
项目编号
2023100551C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机构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19998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27282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199980.00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0.00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24-01 至 2024-12(第3年)
结项通过时间
2025-01-25
是否予以连续资助
项目执行机构
青海省雪境生态宣传教育与研究中心(负责人:尹杭)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草原、草甸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推动社区参与保护
人与野生动植物共存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青海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三江源—羌塘区
项目摘要
近二十年来,人熊冲突愈演愈烈,成为青藏高原最普遍且亟待解决的保护冲突问题。雪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南侧的囊谦县东坝乡果永村开展人熊冲突缓解工作。本项目重点为社区共同治理决策实施人熊冲突缓解的综合解决方案,方案将包括事前防护、事后补偿社区保险基金、防熊宣传培训及牧民对棕熊容忍度提升等方面。在项目开展的第一年第二年里,雪境通过和本地环保小组的合作推动社区试点了43户的物理防护设施,并且发挥了防护的作用。在第二年的项目中也有第一年安装的防护围栏被棕熊破解的情况,这些都让机构和社区一起思考讨论“食物储存和垃圾管理”的问题。项目第三年计划通过社区基金的建立来试点事后补偿的管理方案。
资助理由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二个执行年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在项目的支持下,果永村又有16户村民安装了刺绳围栏、5户牧户联户安装了电围栏。这使得围栏安装和日常维护的试点牧户总数增加到43户。红外相机等监测结果发现,除有一户因挂有风干的羊头且墙体不牢固而导致熊破墙而入外,其他都有效避免了熊入户造成财产损失。为避免虫草采集季节牧民在野外遭遇棕熊时受到伤害,项目设计了人身防护工具包并对80户(约占总户数62%)牧民进行了防熊方法和工具包使用的培训,还更新、印制、发放了500册第三版的防熊手册。由于食物吸引是棕熊入村入户的根源之一,项目团队与阿宝协会、牧民一起不仅讨论了“食物”的定义,分析了防护围栏被破解的原因,优化了防护方案,而且还从食物储存和垃圾管理入手,进入牧民家详细观察、记录并分析垃圾的品种、数量、处理方法和季节性等信息,最终提出了可落地的垃圾管理建议。通过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果永村牧民的综合防熊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地的合作伙伴——阿宝协会也通过组织社区大会和培训活动、参与调查、协助牧民安装与维护物理防护设施、组建和参与监测队伍等提升了自身的工作能力。

此外,为避免以邻为壑的风险并使项目能影响甚至惠及周边区域的村庄和牧民,项目还支持果永村及周边东坝乡牧民近200人对本地发生的人熊冲突事件进行监测,并通过微信群进行汇报与交流,牧民还会在群中分享和交流防熊措施的经验。从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该群体已记录到东坝乡的人熊冲突案件92起,基本覆盖了东坝乡90%的人熊冲突事件。项目也已将这些记录及项目的产出全部反馈给东坝乡政府、囊谦县政府、玉树州林草局和省林草局等相关部门,不仅建立起针对当地棕熊肇事的反馈机制,也协助政府各部门积极应对该地区的人熊冲突。青海省林草局将项目制作的防熊手册分发给青海省各保护站印制使用,项目制作的藏汉双语防熊小视频也被广泛传播。

在第三个执行年中,项目除继续在果永村增加试点牧户的数量、改进物理防护措施、对人熊冲突开展日常监测外,将把工作重心更多放在激发社区自主性、提升社区自我管理能力上,以实现对人熊冲突更有效的预防。因此,项目将与牧民、阿宝协会一起共同制定出果永村包括垃圾管理、人身防护及食品管理等在内的、可有效监督执行的“防熊制度”,并通过共同学习、讨论和探索社区基金的建立与可持续运行来提升社区的整体参与度及应对人熊冲突的能力。项目还将通过与保险公司沟通,尝试1-2个赔付案例的落实,使果永村村民有能力从政府已有的补偿政策中受益。项目还将总结过去三个执行年的实践经验并评估其成效,通过案例撰写和公众传播来惠益东坝乡及周边区域的牧民。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会同意对该项目继续予以资助,并认为项目在第一轮的执行中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2021年4月至2024年12月,在青海三江源南部的囊谦县东坝乡,项目联合当地的社区环保团队——“阿宝协会”,以社区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事前预防(房屋防护、食物管理、气味管理、冲突监测)、事中减缓(人身防护)和事后补偿(肇事赔偿申领)的综合实践。在事先预防方面,项目首先在东坝乡果永村进行了试验,通过村民大会讨论并确定了43 户(约占总户数33%)受害最严重、亟需安装物理防护设施的牧户。这些牧户在安装刺绳围栏和电围栏后,到目前为止只有1户因室内悬挂的风干羊头气味吸引熊入户,且所有设施都维护良好。这种牧民共同建设和维护的房屋物理防护方式不仅在社区内部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而且在当地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项目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和实践,针对吸引棕熊进入人类活动区域的关键诱因——食物气味,从实践中总结出在项目区最有效预防人熊冲突的方法是:在牧民离开冬季牧场前,把人类的食物储存好、把垃圾清理干净并对房屋的气味进行掩盖。2024年夏,项目着重设计和试点了房屋气味掩盖方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吉赛村 14 户和热拉村 4 户中尝试后,事后只有 1 户因垃圾未处理干净而出现了熊进房子的情况。在事中减缓冲突方面,为避免虫草采集季牧民在野外遭遇棕熊时受到伤害,项目主要设计了人身防护工具包,对果永村80户牧民进行了防熊方法和工具包使用的培训以此提升当地牧民对棕熊的容忍度以及自身防护的能力。在事后补偿上,为帮助牧民更方便地申领到政府的肇事赔偿金,2024年项目通过拜访当地的人寿保险理赔人员,掌握了整个保险理赔的要求和流程并告知了当地社区。

再有效的减缓人熊冲突的措施,都需要每户牧民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因此,第三个执行年项目在吉赛村和热拉村合作设立每村4万元的社区保护和发展基金,通过村民多次集体讨论,让所有牧户都参与讨论并共同制定出了社区基金的管理规则和集体防熊制度,并将社区基金的一部分利息收入用于集体防熊事务,每家每户也承诺在搬离冬季定居点时,搬走屋内的食物,清理屋内的垃圾并用药品进行房屋的气味掩盖。果永村也将相关的管理要求纳入了村规民约进行实施。三个社区在此过程中,逐步提升了自我管理、讨论和决策的能力,其应对人熊冲突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这一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还建成了一个全乡80%牧户参与的东坝乡人熊冲突记录和监测群,群中的牧民按统一的监测表格,记录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冲突时间、牧户和损失情况,2022 年 9 月 - 2024 年 10 月,该监测群共记录社区人熊冲突146起,项目由此逐渐探索出了通过牧户监测、分享棕熊行为及预判轨迹来预警的机制。

项目在本轮执行中不仅初步摸索出了可行的社区合作机制与有效的社区工作路径,还通过公共媒体和自媒体的传播,如在青海更新、印制、发放了500册第三版的防熊手册,引起了省内外相关政府部门、机构和个人对青藏高原人熊冲突问题的关注和支持。项目团队在社区和政府中起到了衔接作用:一方面协助政府已有政策在社区合理落地,另一方面又通过社区实践为当地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