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
Bei Buwan
基于公民科学的北部湾滨海湿地保护行动
项目编号
2019070591C
项目类型
笃行计划项目(机构类)
项目申请资金总额
199980.00 元
项目计划配套总额
269800.00 元
质兰实际资助总额
199980.00 元
项目实际配套总额
197524.84 元
项目执行周期
2019-10 至 2021-01(第1年)
结项通过时间
2021-03-22
是否予以连续资助
项目执行机构
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负责人:林吴颖)
受益生态系统类型
湿地
保护议题
濒危/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推动社区参与保护
涉及省份及自治区
广东、广西、海南
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南海保护区域
项目摘要
我国北部湾沿海地区有着多样的滨海和海洋生态系统,为许多珍稀濒危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重要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功能。该地区生活着中国鲎、勺嘴鹬等珍稀濒危物种,是华南沿海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为应对该区域滨海与海洋环境面临的栖息地丧失与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本项目将以推动公众参与和多方参与为主策略,(1)搭建基于公民科学的滨海与海洋生物多样性数据平台,为公众参与的调查监测提供工具和数据管理平台;(2)支持调查监测的开展,收集北部湾滨海湿地本底数据,为有针对性的保护行动提供依据;(3)基于调查数据发布报告并组织多方座谈会,提高更多利益相关群体和公众对北部湾滨海湿地保护的重视。
资助理由
我国北部湾沿海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滨海和海洋生态系统,是中国鲎、勺嘴鹬等众多珍稀濒危物种赖以生存的重要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应对该区域面临的濒危物种栖息地丧失与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本项目将推动公众参与、多方合作来(1)搭建基于公民科学的滨海与海洋生物多样性数据平台,为公众参与的调查、监测和监督提供工具和数据管理平台;(2)支持调查监测的开展,收集北部湾滨海湿地本底数据,为后续各方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行动提供依据;(3)基于调查数据发布报告并组织多方座谈会,提升更多利益相关群体和公众对北部湾滨海湿地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申请机构在北部湾滨海湿地的调查和保护上已积累了多年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所提出的项目目标与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合理。保护北部湾滨海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意义。项目采用的公民科学方式在我国的自然保护实践上也有较好的创新性。终审委员会因此同意资助本项目。
项目成果
项目评估委员认为项目在第一年的项目实施期内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项目通过搭建的iSEA自然保护行动者平台,在北部湾区域的11个滨海湿地开展了公民科学的调查和监测活动,收集了底栖生物、鲎和水鸟的多样性和威胁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与2019年的数据汇总与分析,与广西、广东和海南三省的合作伙伴共同撰写并发布了《北部湾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公众监测报告与保护建议(2019-2020)》,与超25家关键利益相关方共同探讨了未来的保护行动,形成了较好的区域联动,有力地推动了北部湾的滨海湿地保护。项目团队长期扎根北海,开展了诸多成功且富有成效的保护行动,长期的监测数据积累、公民科学活动的坚持、以及与外部各方的积极的互动与合作,对于北部湾滨海湿地的保护至关重要。
项目活动
2021
Jul21
北部湾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方,但这片滨海湿地,不仅面临着栖息地的不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也面临着一些过度的利用。
2020
Aug20
11天时间里,3支科考队伍行走在北部湾滨海湿地。每日清晨出发,赶着海水上涨之前来到滩涂,走过一条条样线,完成幼鲎种群调查、底栖生物调查和非法渔业调查。
2019
Jul30
以中国鲎和圆尾鲎(hòu)为代表的底栖生物,世世代代于北部湾定居,它们是美境的另一个重点保护对象